是城市影响力正加速提升。
刚刚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南通位居经济活跃城市综合排名第二位。当前,南通正在按照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努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沪苏通核心三角中的主力城市。一是着力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加快融入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与苏锡常签订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样板区;二是着力建设上海“北大门”,深度对接服务上海,积极创建沪苏跨江融合试验区,打造具有江海门户功能的上海大都市北翼拓展区;三是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按照李克强总理视察南通指示要求,发挥江海水铁联运优势,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集装箱出海新通道,溯江而上服务长江全流域,顺江而下通达大洋全世界,努力成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示范区;四是着力当好江苏沿海崛起的龙头,承接传导上海、苏南辐射,带动长三角北翼城市联动发展,打造沿海开发开放的排头兵、新高地。
二是交通一体化正加速实现。
随着涉及南通的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纳入上位规划,南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呼之欲出,与上海苏州交通一体化即将成为现实。大机场布局加快,南通新机场规划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已与上海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将通过北沿江高铁打造成“城际轨道上的机场”,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大通道飞架南北。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7月1日正式通车,全市已有三条过江通道,年底将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和张皋通道,明年还将开工苏通二通道、海太通道,“十四五”期间将形成“八龙过江”交通格局。其中,北沿江高铁由上海到合肥,直接串联武汉、重庆等城市,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到南通段全长220公里、设计时速350km/h。大港口全面崛起,6月底举行了通州湾新出海口重点工程开工仪式,“海进江、江出海”的最优通道正加快形成。
三是新增长极的潜质正加速显现。
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南通经济发展强劲。高质量发展考核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虽遭遇了疫情冲击,但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即将迈入“万亿俱乐部”。产业基础扎实。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已形成较强的规模效应,新一代信息技术、海上风电、航空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要素资源丰富。可利用码头岸线95.3公里、土地面积37.2万亩,水电气等配套要素资源质优价廉,可为大项目落户、大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空间。发展后劲十足。在手在谈百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0个,中天钢铁、华峰超纤、雪松控股、新加坡金鹰集团等一批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纷纷落户,南通这支“潜力股”正在成为“大牛股”。
二、南通建设世界级
纺织产业先进区基础扎实
纺织是南通最具识别度、标志性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19世纪末,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棉纺企业——大生纱厂,由此揭开了近代南通纺织业发展的序幕。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南通形成了家纺、棉纺织、服装、化纤、丝绸和印染等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完全具备成长为世界级产业先进区的土壤、空间和各类要素条件。主要呈现出“高、大、全”的特点:
“高”主要体现在:行业地位高。
南通素有“纺织之乡”的美誉,是我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祥地,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纺织纱厂(现大生集团)、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现东华大学),在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技术水平高。全市纺织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工程中心30家、院士工作站3家。全市纺织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124项。智能化程度高。全市纺织业已建成国家级智能示范车间1家、省级9家、市级12家。大生集团的“数字化纺纱车间”,是中国纺织业第一条全流程国产设备示范生产线,在国内智能制造领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大”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大。
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066家,去年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16%,在六大主导产业中占比最大;纺织业从业人员达67.2万人,各类企业和工商户达8.5万户,均为所有产业中最多。市场份额大。南通纺织产品畅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端家纺规模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2019年实现线上线下交易2211亿元,占全国比重近50%。品牌影响大。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9项,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项,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5项。南通与德国法兰克福、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并称为“世界三大家纺中心”。
“全”主要体现在:产业链条全。
我市纺织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从棉花种植、蚕桑养殖、化纤生产到织造、染整再到服装服饰、家纺成品制造的全产业链条,涌现出了大生集团、恒科新材料、鑫缘茧丝绸、罗莱生活等一大批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园区设施全。形成“一城四园一区”产业承载格局(即:中国南通国际家纺商贸城、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时尚锦纶产业园、恒力纺织新材料产业园、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和如东生命防护特色产业集聚区),各园区供汽、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备,为企业集聚集群提供了良好条件。服务配套全。搭建了检验检测、质量标准信息、家纺设计研发等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建成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功能性床上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配套支撑。
三、南通建设世界级
纺织产业先进区未来可期
虽然今年疫情对纺织产业造成较大冲击,但我们将着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瞄准制造过程高端化、服务过程高端化、产品价值高端化的目标,努力把纺织产业打造成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产值突破3000亿;到2030年,产值突破5000亿,成为享誉世界、引领国际的高端纺织强市。重点发展好六大板块:
(一)做强高端家纺产业,打造中国南通国际家纺商贸城。家纺是南通纺织业中的“头把交椅”,已形成以上市公司罗莱生活为龙头,以金太阳、紫罗兰、蓝丝羽、宝缦等品牌企业为骨干的产业集群,已具备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础和实力。我们将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大力发展科技家纺、生态家纺、服务型家纺和智能化家纺,着力补齐设计、会展、交易以及品牌建设等环节短板,不断拉升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我们正在加快推动叠石桥和志浩两大家纺市场统一整体规划、统一开发建设,协同建设中国南通国际家纺商贸城,力争到2025年,实现市场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等下还会发布最新的规划情况。
(二)聚焦印染产业升级,打造大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印染是家纺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品质和价值的关键要素。我们将统筹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启东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区、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纤维新材料产业园布局,按照“绿色、现代、科技、精致”的发展理念,建设大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推动印染企业向创新、集聚、绿色、高端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上企业总数翻一番,承载全市50%以上的染整能力。
(三)提升棉纺织及丝绸产业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梯队。棉纺织及丝绸是我市历史最悠久的劳动密集性产业。我们将全力在提高棉纺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棉纺织和丝绸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比例上下功夫,引导企业在智能化车间、智能化管理模式、在线监测技术等方面求突破,建设智能化的车间和生产线。力争到2025年,形成“重点企业建成省级智能化项目、骨干企业建成市级智能化项目、规上企业局部实现自动化”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梯队。
(四)深挖纤维新材料产业潜能,打造国家时尚锦纶产业基地。纤维新材料产业是高端纺织的重要技术性版块和新的增长点。我们将坚持引进纤维新材料知名企业和推动本地化纤企业转型升级两手抓,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差别化、仿天然、功能性纤维,引导企业向民用、工业用、军用等领域拓展,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我们正在海安加快打造“千亿级国家时尚锦纶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个100万吨规模(即:锦纶6切片年产100万吨,锦纶6纺丝、加弹年产量100万吨,织造产品年产量100万吨的能力,己内酰胺年产量100万吨)。
(五)培育扶强服装产业,打造自主服装品牌名企工程。服装产业是我市高端纺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品牌企业少、中小企业多。我们将加快实施自主服装品牌名企工程,制定中高端服装品牌重点跟踪和培育企业清单,全力打造西服、衬衣、女装、童装等系列服装品牌,着力提高创意设计和创新水平,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性品牌,力争到2025年培育1-2家国内知名的领军企业。
(六)做大产业用纺织品,打造中国安防用纺织品名城。产业用纺织品是高端纺织产业的新兴领域。近年来我市集中于安全和防护用纺织品的研发生产,南通大学建成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如东获评中国安防用纺织品名城,我市也已成为全球知名的个体防护装备生产基地。我们将充分发挥纤维产业基础和研发优势,重点发展土工与建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产业用纺织品,加快建设纺织产业的新地标。
我们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最优生态,全力当好为企业服务的“店小二”,让大家来得放心、投得安心、过得顺心。
南通市商务局局长李玲发布
“中国南通国际家纺商贸城”
系列规划
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主任陆忠华
发布“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规划”